你聽說過煤礦里的火災嗎?那景象是萬分可怕的。濃黑色的煙霧籠罩著大地。巖石給燒裂了,火舌從地底下伸出來,好像要舔光地面上的一切。
整個的煤層燃燒起來了。過去,人們很難把這地底下的火焰熄滅,湖北科普展品,只有讓它成年累月地燃燒。白天,濃煙把太陽遮得暗淡無色;夜晚,火光把天空映得通紅。
俄國的化學家門捷列夫(1834—1907)有一回看到了這樣的火災。他忽然想到一件事兒。是熄滅火災的方法嗎?不是的。他不主張熄滅這地底下的火焰,而是要控制它,利用它。
手眼協調(手不能抖)
430*430*150
600*800*1550
套在鋼絲上的鋼環順著鋼絲游移,不要碰到鋼絲,否則指示燈會亮并發出報警聲音。要求操作者必須手眼協調,并能在短的時間內走完全程
輝光球
430*430*150
600*500*1400 600*500*800
多么美麗的光啊!輝光球工作時,球中央的電極周圍形成一個類似于點電荷的場,科普展品公司,輝光球內出現大量如同火舌一樣美麗的弧光,成均等的輻射狀。用手觸摸球面,會看到弧光向手觸摸處集中,這是因為球周圍的電場、電勢分布不再均勻對稱,故輝光在手指的周圍處變得更為明亮,產生的弧線順著手的觸摸移動而游動扭曲,隨手指移動起舞.
當你埋頭于智能手機,偶爾抬頭,不經意間,一幅科普漫畫映入眼簾,于是會心一笑;
當你注意到拉手環上的一個問題,也許就有了求知的沖動,大型科普展品,或沉思片刻,或自然地翻看拉手環的另一面;
當你專注于正在播放的科普短片,回味著其中精彩的內容,可別因忘記下車而耽誤行程。
乘車,行色匆匆間的短暫停留。科普,猶如一段小插曲,時間不再枯燥;或似一杯咖啡,讓人睡意頓消。就這樣,與科普相伴,國外科普展品,成就了一段美好的行程。科普,精彩在路上。
科普,需要入眼、入耳,更需要入腦。
著l名科幻作家劉慈欣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,引用了這樣一個段子:一個島上的住民都光著腳,消極的賣鞋人沮喪了,積極的賣鞋人卻看到了一個巨大的市場。接著劉慈欣話鋒一轉:“中國的科學傳播市場就是這樣,潛力巨大,大多數公眾都還光著腳丫,只要將好的科普作品擺在他們面前,他們會愿意穿上科學的鞋子。”如果把“科普號”地鐵專列比作一件科普作品,那么,她正在向“好”的目標進發。公眾會否因此而“穿上科學的鞋子”,時間會告訴我們。